年亏5亿后,振华新材聚焦高端市场和新技术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11月18日,振华新材(688707.SH)大幅下挫超9%,不仅吞噬了前一日的涨幅,更将这家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的经营困境推向公众视野。
曾经是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的领先者,如今正遭遇下游需求分化、赛道竞争加剧与技术迭代的多重考验。是执着深耕三元技术、以高端化路线突破增长瓶颈,还是顺应市场趋势,拓展其他赛道寻求多元增长?振华新材正面临一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抉择。

上市即巅峰?从百亿营收跌入亏损泥潭
振华新材成立于2004年,2009年推出首代大单晶NCM523产品,奠定了三元正极材料技术基础。2017年,该公司在贵州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投资30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生产基地,分三期建设年产6万吨正极材料项目。2021年9月,振华新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刚上市不久,振华新材便迎来了高光时刻。2022年,振华新材实现营收139.36亿元,同比增长152.69%;归母净利润为12.72亿元,同比增长208.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209.55%。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当时下游客户对其三元正极材料产品需求旺盛,2022年度该公司产能利用率超过90%。
可惜好景不长,振华新材的业绩迅速从高点回落。2023年,振华新材的营业收入下滑50.66%至68.76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91.93%至1.03亿元。振华新材表示,2023年,受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公司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带动了三元材料的价格下跌,导致公司收入和经营利润的下滑。当年,振华新材的产能利用率约50%,一半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2024年,振华新材更是陷入亏损的状态,全年实现归母净亏损5.2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为5.34亿元,两项数据同比均由盈转亏。
对此,振华新材解释称,2024年,受三元材料需求疲软、产品结构调整,以及6系材料尚未形成大批量订单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运行,单位产品的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及停工损失随之增加。同时,自2023年以来锂盐及前驱体等核心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但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时间早于产品报价时间,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下,成本传导滞后进一步压缩产品毛利率空间,上述因素综合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新品暂未形成大批量订单,三元材料赛道遇冲击
2025年前三季度,振华新材的业绩仍未出现明显改善,公司实现净亏损3.33亿元,扣非归母净亏损为3.90亿元。振华新材在2025年半年报中指出,受原材料价格及产品销售价格下滑、下游需求结构性变化、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固定成本增加、期间费用刚性支出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亏损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振华新材今年以来承受的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动力电池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滑,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需要说明的是,振华新材的高镍及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销量占比达到50%,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与此同时,振华新材的传统优势产品(如中镍5系材料)市场需求显著收缩,新一代6系高电压材料尚未形成大批量订单。
目前,市场增量主要集中在中镍高电压产品领域,该产品主要通过提升电压和优化材料设计来兼顾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长续航、快充等场景。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因性价比优势,市场需求旺盛,已成为支撑三元市场规模的关键产品。根据鑫椤资讯的数据,中镍高电压三元材料在国内三元材料市场的渗透率已达35%。
行业头部企业已在该领域取得不小成就,如当升科技(300073.SZ)及其子公司与韩国企业LG Energy Solution, Ltd.(简称“LGES”)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预计在2025年至2027年,LGES将向当升科技采购11万吨高镍及中镍等多型号锂电正极材料,合作总金额达140亿元;容百科技(688005.SH)预计明年6系中镍高电压产品将实现大规模放量,该产品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功率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振华新材也提示了相关风险,该公司表示,如果公司新一代中镍高电压6系三元材料等新产品未能按计划通过客户验证并形成规模化订单,公司将面临产能利用率持续承压、营业收入及毛利率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可能导致经营业绩持续亏损。
振华新材不仅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渐显颓势,其深耕的三元锂电池路线,也正遭遇磷酸铁锂电池的猛烈冲击与市场挤压。
2025年上半年,受乘用车市场内卷、下游追求极致低价等因素的影响,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2025年1月至10月,三元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07.77GWh,占总装车量的18.6%,累计同比下降3.0%;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70.2GWh,占总装车量的81.3%,累计同比增长59.7%。从数据可以看出,三元锂电池装车量增速远低于磷酸铁锂电池,其市场占比也被挤压至20%以下。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经济、可靠的核心特性,精准契合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化、大众化发展阶段对极致性价比的追求。与此同时,电池企业近年来通过结构创新,不断突破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而快充技术的进步又让磷酸铁锂的补能效率大幅提升,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质疑,振华新材是选错了赛道吗?
锚定高端市场能否破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使得主机厂对电池成本极为敏感,磷酸铁锂成为维持利润空间的重要选择之一。
但是,磷酸铁锂市场份额走高并不意味着三元锂电池没有市场,而是更加聚焦于高性能、长续航的高端车型和特定细分市场。如宝马i3、奔驰EQC、享界S9T(纯电版)等车型均采用三元锂电池。也就是说,振华新材当初瞄准的也是高端车型和特点细分市场,如果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公司仍有很大希望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在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忽视三元锂电池,将会削弱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优势。从相关产业发展来看,化学储能方面,磷酸铁锂电池更有优势;而在低空经济和机器人产业,需要能量比高和功率特性好的动力电池产品,三元锂电池更有前途。通过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振华新材也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目前,振华新材已在固态电解质与富锂锰基材料等领域有所布局。在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该公司已掌握层状氧化物与聚阴离子两大主流技术路线的核心制备工艺,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该公司开发出纳米级、空气稳定性好、离子电导率高及分散性优等特性的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现已实现吨级稳定制备,在现有三元材料改性升级及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方面的应用有良好前景。可见,在经营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振华新材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
客观来讲,发力高端市场与新技术布局已埋下破局伏笔,其后续能否把握三元电池细分需求机遇,顺利实现业绩拐点,仍需振华新材在技术迭代、降本提效、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精进,以务实行动回应市场期待。

全网新项目分享交流群
扫码进群,获取最新项目资讯
文档于: 2025-11-19 11:29 修改
标签:











评论列表
年亏5亿后,振华新材聚焦高端市场和新技术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11月18日,振华新材(688707.SH)大幅下挫超9%,不仅吞噬了前一日的涨幅,更将这家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的经营困境推向公众视野。曾经是三元正极材料研发的领先者,如今正遭遇下游需求分化、...